一名小学生的“心酸作文”《爸爸看手机》 图片
这几天,一名小学生的“心酸作文”《爸爸看手机》在网上热传,“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,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。有一次,我叫爸爸进来跟我一起看书、玩、画画,可我叫完后,爸爸没听见,还是没有进来,害我叫了很久很久,终于把爸爸叫进来了,爸爸进来的时候还拿着手机……”
网上热传的小学生作文《爸爸看手机》
孩子对“看手机家长”的真实刻画,戳中了很多爸爸妈*心。有教师就此做课堂调查,超过1/3的孩子举手表示家长常常玩手机忽视他们,让人很心酸。更有小朋友在被问到“你知道爸妈做什么工作吗”,脱口而出的是“爸爸是用手机查资料的”。
人们在手机上花费太多时间,已经影响到了家庭的功能、社会的交往。不只是孩子,还包括被撇在一旁的老人,乃至于同卧一床的另一半,更不要说饭桌旁边的朋友、办公桌对面的同事……“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是我们坐在一起,你却在玩手机”,越来越多的“心酸”已经表明,这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,成为某种亚健康的群体文化心理。
手机玩到烫手,灼伤的是亲情,尤其是最需要家长陪伴和呵护的孩子。对孩子来说,父母的关爱绝不只是提供物质的保障,缺乏父母关注和陪伴的孩子往往会患上“感情饥渴症”,对他人冷漠,对社会敌视,对自己厌弃。“烫手的手机”只是一个拽走当下注意力的代名词。“智能手机烫手”的本质命题,是我们的内心,怎样葆有爱的能力,怎样葆有爱的品质。因此,“为了孩子,请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”,已成为大家的共同呼声。
在市区雅居乐小学,下午放学来接孩子回家的家长中,玩手机的人接近半数,当小编问及玩手机对孩子的影响,家长们都表示自己有所了解。
家长:“之前比较常玩,现在比较少了,因为经常看微信就知道这样对小孩子影响不好。”
家长:“一般等孩子放学的过程中闲着没事会玩手机,晚上回去教完小孩子作业,他们睡觉了,我就玩手机。”
好像情况还不错,看来家长们都挺有意识的,但是......与家长们的回答略有不同,约三分之一的孩子回答说,父母因为玩手机而忽略了自己,不过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先辅导孩子作业,然后在睡觉前玩手机。
我国之前公布的《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》中显示, 7成左右家长,与孩子相处时仍在看手机。心里专家也提醒,如果小孩子与父母没有足够的交流,很容易出现“缺爱”症状,孩子的人际关系以及思考能力也会受到影响,甚至养成孤僻的性格。而家长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也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;同时有些孩子会提出玩手机的要求,如果父母拒绝,他们会产生强烈的不平衡感,这个时候就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。
和孩子坐在一起,只是一种“陪着”的形式,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关爱、交流,没有沟通理解与责任感,不可能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家长、一个有血有爱的“成员”。
家长们都知道玩手机对孩子来说,既影响视力又阻碍学习,这老话儿说的好,“身教重于言传”,希望平时粘着手机不放的家长能够克服和反思一下自己,放下手机,关注家庭,全身心地多陪陪孩子。